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时间:2023-05-28 来源:德清农商行

1 关于本报告

报告简介

德清农商银行是在原德清农村合作银行的基础上发起设立的股份制地方金融机构,改制成立于201279日,是德清渠道分布最广、服务客户最多、综合实力最强、社会贡献度最高的银行。目前,全辖共有营业网点40家(包括1家营业部、39家支行),助农取款点163家,丰收驿站128家。内设职能部室15个,从业员工人数600余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92.02%,拥有职称人员占44.76%。本行金融服务覆盖全县13个镇(街道)、29个社区、137个行政村、95%以上的德清百姓。近年来,德清持续发挥近沪临杭的区位优势,特别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更加突出上海主攻方向,主动融入发展大势、全面承接红利溢出,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先后15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特色小镇建设、“最多跑一次”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等工作均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本报告旨在披露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绿色金融以及社会与环境风险方面的年度概况、规划与目标,治理结构,政策制度,环境风险、机遇的分析与管理,自身运营对环境的影响,投融资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绿色金融创新及研究成果,绿色项目信息等相关信息。为提高透明度和信誉,增强公众知情权,不断强化为各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信息披露的责任意识,以促进监管部门、各利益相关方与本行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了解。

1.1 涵盖期间 

本报告涵盖期限为202211日至20221231日。

1.2 报告周期

  本报告为年度报告。

1.3 报告范围

本报告的披露范围包含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及辖内分支机构,为便于表述,在报告的表示中使用“本行”。

1.4 报告数据说明

报告中的财务数据以2022年为主,部分包括以前年度数据,主要来自本行内部文件和相关统计资料,可能会有部分数据因统计口径因素(如合并报表口径和银行报表口径)与年报数据有差异,以年报数据为准。

1.5 编制依据

本报告内容遵循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操作手册(试行)》及中国银保监会湖州分局发布的《湖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框架(2019-2021版)》的相关要求。

2 年度概况

2.1 总体概况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作为当地绿色金融主力军,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决策部署,持续强化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自身的长期战略和社会责任,大力推进绿色信贷业务,构建绿色支付金融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

2.1.1制定绿色发展战略规划

一是明确绿色发展组织框架。从上到下依次设立董事会绿色金融委员会、领导小组、绿色金融部、绿色支行,形成董事会战略决策、领导小组部署推进、职能部门专业指导、绿色支行协同推进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二是明确绿色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德清农商银行战略发展规划》《德清农商银行绿色金融改革行动方案》,明确制定绿色金融目标,确保绿色金融工作有效开展,加强绿色信贷考核,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三是明确绿色支行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绿色专营支行网点优势,确保投放贷款全部为绿色贷款,同时,提高绿色企业综合授信力度,不断扩大服务低碳企业客户群,重点关注高碳企业绿色转型金融服务需求,做好绿色农房建造、农户光伏发电等绿色普惠方面信贷工作。

2.1.2建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一是健全绿色金融制度框架体系。根据各类绿色金融新政策,优化现有的绿色金融制度,形成涵盖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绩效考核、绿色文化等的多维度制度框架体系。二是健全绿色金融信贷管理机制。出台《绿色信贷指导意见》《绿色金融标杆工程活动实施方案》《德清农商银行绿色信贷分类管理办法》等绿色金融相关制度,凸显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切实发挥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三是健全绿色金融业绩考核体系。制定《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金融业务考核实施细则》《支行(营业部)及网点业务指标考核体系指标设置及说明》,制定差异化的绿色贷款授信政策,实行绿色年审制,调整绿色信贷审批权限,开通绿色审批通道。

2.1.3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一是创新绿色低碳产品。创新推动碳效贷、碳排放配额抵押贷、绿色工厂贷、零碳系列贷、两山系列等新型绿色产品,构建以碳排放为重点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绿色企业、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的金融资源支持。目前,共发放两山系列贷173户、1.62亿元,绿色工厂贷307户、49.67亿元。二是创新绿色小微产品。持续推进GEP绿色贷、绿币公益贷、绿能光伏贷等产品,全领域支持绿色主体。目前为全县治水人综合授信2亿元,发放绿币公益贷款1.66亿元、惠及612户。三是创新绿色平台运用。运用省金综平台,发挥大数据+绿色金融的技术优势,提升绿色企业的对接率及响应率,实现金融服务的最多跑一次。目前,共有4437户通过绿贷通发放贷款,余额131.99亿元。

2.2 关键成果绩效

2.2.1绿色金融业务情况

2022年四季度,国标口径绿色贷款余额73.19亿元 ,占全部贷款18.77%,较年初新增25.61亿元,增幅55.16%。坚持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自身的长期战略和社会责任,高举绿色金融发展旗帜,坚持服务“三农”,支持“小微”,普惠大众,以实际行动助推绿色金融,致力于服务地方绿色经济发展。

2.2.2绿色办公业务情况

2022年,本行积极开展“碳中和”银行低碳办公实践,从“员工低碳办公常态化”、“低碳出行节能降耗”、“落实垃圾分类”、“推进减纸化办公”、“定期公布能耗数据”等方面开展绿色运营碳足迹管理。

截至202212月末,本行自有交通运输工具所消耗的燃油15630升,人均25升;营业、办公活动所消耗的纸张6.345吨,人均0.01吨;营业、办公活动所消耗的水29382.44吨,人均58.23吨;营业、办公活动所消耗的电力691459千瓦时,人均1097.56千瓦时;为提升员工及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所举办的培训活动或公益活动8914人次,人均14.15人次。

2.3 规划与目标

2.3.1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

一是明确绿色信贷目标。本行将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力争2023年全年绿色贷款新增达20亿元以上,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增幅,占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加强绿色金融考核与服务。科学下达绿色信贷业绩考核指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同时积极主动下沉支行指导服务,推动绿色信贷投放。三是深化银政合作。全面展开银政合作,打通信息壁垒,积极获取相关清单,多渠道了解掌握绿色主体,将信贷资金投向绿色金融领域。四是培育绿色金融人才。重视绿色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育,进一步提升部门绿色金融岗的专业能力,开发绿色金融培训课程,加强培训与考试,增强支行营销人员绿色信贷识别及业务拓展能力。

2.3.2挖掘转型金融发展深度

一是优化转型金融体系。梳理本行转型金融制度不足,同时健全在信贷准入、授信审批、利率定价等方面转型金融的优惠政策。构建“碳账户”应用至转型金融服务体系,为碳密集行业低碳转型开辟融资新通道。二是创新转型金融产品。政银合作宣传“绿色工厂贷”、“绿色碳效贷”产品,扩大转型金融产品影响力。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碳密集行业低碳转型的新产品、新模式,再深挖转型金融发展新需求。争取建立德清典型,走出可复制的、可持续的、高效的金融支持低碳转型之路。

2.3.3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一是探索“零碳”系列贷款产品。持续推进“绿币公益贷”、“绿能光伏贷”,创新推出“两山扶农贷”、“两山兴农贷”、“两山兴业贷”等系列惠农产品,赋能光伏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有效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体系建设,持续助力地方绿色发展。二是聚焦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借助湖州市“林业碳汇贷试点”契机,探索林业碳汇贷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湿地碳汇“PTD”全链条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推动“GEP绿色贷”助力县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三是优化绿色建筑服务模式。深化绿色金融和绿色建筑融合发展,根据《湖州市绿色建筑指导意见》,积极对接县建设局、发改委、招商局等多个部门,共同探索绿色建筑服务新模式,创新“绿色建筑贷”、“安居保障经营贷”,为符合绿色建筑的企业及项目提供低息高抵押率的信贷。

2.3.4提升绿色普惠品牌效应

一是营造绿色生活氛围。进一步推动个人碳账户积分体系运用,形成绿色行为轨迹,拓展“绿币”及“益币”应用场景,扩大“绿币公益贷”服务范围。二是支持绿色低碳民宿发展。在民宿碳方法学的支撑下,升级“民宿贷”系列产品,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宿建设和重点民宿产业发展,深度服务绿色民宿产业发展,打造绿色消费品牌。三是助推绿色低碳农业发展。加强与农业农村局、供销社等合作,全面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发挥农合联理事单位作用,加大“两山”系列贷款和“新型农业”特色贷款推广力度,助力“三农”领域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四是深化绿色园区合作。加强与科技局、高新区、园区运营方开展合作,创新业务产品,结合园区特色开展“绿色园区贷”、“绿色租金贷”“绿色工厂贷”等小微绿色产品。五是加大ESG评价在普惠领域的应用。将ESG评价与普惠金融产品的融合,将ESG 评价结果纳入授信决策、贷款审批、资金价格、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资产组合等方面,建立小微企业碳画像。

2.3.5进一步打造碳中和银行

一是内修运营端。计划明年将绿色支行打造成碳中和三星级网点,安装分布式光伏屋顶,争取出台员工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提高本行新能源汽车替代率,实现自身运营端碳中和。二是外练资产端。根据本行实际运营情况,动态调整 “七单”机制,加快碳中和银行资产端运营机制成熟化,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在资产端稳健发展绿色金融实现碳中和。

2.3.6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总结

一是做好信息宣传总结。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上报创新案例,积极参与全市绿色金融改革年度创新案例评选和全市绿色低碳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竞赛等上级领导部门组织的比赛,举全行之力争取获奖。加强绿色金融创新经验和典型做法的宣传,力争绿色金融信息被省市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和市管理部批示。二是重视上级监管考核。对上级监管部门的考核内容进行进一步梳理和总结,对绿色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出重点与亮点,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与成效,将绿色品牌与绿色金融工作相结合,打造德清农商银行绿色品牌。

3 环境相关治理结构

3.1 董事会层面环境方面的职责设置

本行成立董事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主要负责拟定本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基本管理制度及其他有关绿色发展的重大事项;监督本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基本管理制度的落实,对绿色金融发展效果进行评估,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

3.2 董事会层面以下环境方面的职责设置

3.2.1成立绿色金融部门

本行在高级管理层下设绿色金融创新工作专业委员会,作为全行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的研发、推动和协调机构,同时成立绿色金融部(公司金融部),作为绿色金融创新工作的组织实施部门,目前配备6名专业人才,推动完善绿色金融组织架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绿色金融事业部的工作职责,推动绿色银行品牌建设

3.2.2成立绿色专营支行

本行2018年成立德清首家地信绿色专营支行,并配套制定绿色专营支行管理办法,实施绿色单列,绿色专营支行的信贷规模由总行单列,单独设立资金价格、单独设置风险管理指标、单独设立绿色信贷审批通道、单独制定绩效考核,以及规定绿色专营支行负责本支行专属的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研发、创新与应用,充分发挥绿色支行的效用。截止2022年末,国家标准绿色信贷余额47803.01万元。

1. 银行机构绿色支行情况表

支行名称

批复时间

绿色信贷余额

2022年四季度)

绿色信贷占比

专职员工数

地信绿色支行

20181111

47803.01    万元

100%

12

4 本行环境相关政策制度

4.1 环境政策可能对金融机构产生的影响

本行严格遵守国家及地区相关法律法规,重视企业管治,持续优化本行治理水平,推动公司内部环境与社会风险准入、退出机制建设、绿色金融相关制度、反洗钱等合规体系建设,并致力于向国际标准看齐。本行推出绿色自动映射标准,显化绿色金融资产管理。首推名单制、产品制、单列制自动映射办法,按照产业特征对接名单制、信贷产品对接产品制、行业投向对接单列制的原则,设置与央行、银保监会、绿金委等权威部门出台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绿色贷款专项统计、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等规定关联的标准映射模块,并依托绿色银行服务平台实现绿色金融资产地自动导入、逐笔识别、一键导出、数据可视。解决了信贷资产用途和笔数多乱杂等现状下的归类统计难问题,实现精准归类、精准统计,实时调整优化自身的资产结构、投向和占比。通过配套建立各类信贷管理制度,加速绿色信贷投放。

4.2 本机构与环境相关的现行政策

2. 金融机构环境政策制度情况表

文件名称

发文文号

文件类型

文件主要内容

备注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授信管理办法(试行)》

德农商银〔2022379

文书类

将信贷客户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环境监测标准、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等合规守法情况作为授信准入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提出加强绿色授信业务指导,组织开展授信管理工作,提示辖内主要环境和社会风险,做好贷后管理,实施绿色信贷检查、内部审计督促,进行风险防范等内容。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试行)》

德农商银〔2022378

文书类

    在本行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依据深绿、中绿、浅绿、非绿等分类贴标指标采取的特定利率定价方法。完善差异化的利率定价机制,切实增强绿色贷款的服务与管理能力。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工作细则》

德农商银办〔2018148

文书类

新成立委员会,主要负责拟定本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基本管理制度及其他有关绿色金融发展的重大事项;监督本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基本管理制度的落实,对绿色金融发展效果进行评估,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德农商银〔2020434

文书类

依据授信客户或项目对环境和社会表现的优劣,对企业授信客户全部信贷资产分为四类,具体包括:绿色友好类、蓝色基础类、橙色关注类、红色退出类;明确目标,规范流程,积极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升环境与社会风险识别及防范能力。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转型金融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试行)》

德农商银〔2022380

文书类

在本行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依据转型金融碳效的特定利率定价方法。完善差异化的利率定价机制,切实增强绿色贷款的服务与管理能力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转型金融统计报表填报实施细则》

德农商银〔2022381

文书类

加强本行转型金融统计报表数据填报质量,规范报表报送流程。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转型金融信贷授信管理办法(试行)》

德农商银〔2022382

文书类

将转型金融相关信贷客户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环境监测标准、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等合规守法情况作为授信准入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提出加强绿色授信业务指导,组织开展授信管理工作,提示辖内主要环境和社会风险,做好贷后管理,实施绿色信贷检查、内部审计督促,进行风险防范等内容。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转型金融指导意见》

德农商银〔2022383

文书类

根据本行绿色金融建设和“碳中和”银行中长期规划,创新构建低碳转型金融体系,为低碳转型引入低成本、长期限的金融支持,科学有序推动碳密集行业低碳转型,全面深化绿色金融转型升级,积极融入湖州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更好服务于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具有德清特色、走在全市前列的转型金融实践者。

5 本行环境风险、机遇的分析与管理

5.1 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影响

环境变化会对经济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规模形成巨大影响,随着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环境风险演化为经营风险的可能性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出,对高污染和高能耗行业过度集中的资产配置将产生较大的潜在风险。对于金融机构而言, 无论是环境责任导致的直接风险,还是因环境问题造成成本上升带来的违约风险,抑或是企业作为债权人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声誉风险,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媒介的正常运营和资金配置作用的发挥。但从长远来看,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对环境风险分析,可以识别和量化环境因素引发的金融风险及创造的潜在投资机会,从而规避经济损失和金融风险,获得潜在收益;另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通过环境风险分析,可以识别和防范环境相关因素可能引起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超预期损失的发生。 

5.2 本机构环境风险管理及流程

5.2.1制订客户环境风险评估标准

一是完善授权范围。本行将信贷客户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环境监测标准、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等合规守法情况作为授信准入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授信审批应在信贷业务授权范围内。二是加强授信调查。本行应加强授信客户(项目)的尽职调查,客户经理应在贷前调查过程中认真核实企业环保、安全生产的依法合规情况。三是全面风险调查。授信客户存在关联企业的,经办支行(营业部)需将关联企业的环保、安全生产合规情况统一纳入贷前调查范围之内。若授信业务涉及担保人的,还应对担保人的环保、安全生产合规情况进行调查。四是加强沟通合作。本行在授信工作中应加强与环保、安监、市场监管局、经信委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信息沟通机制,通过实地调查和间接调查(包括政府网站、绿贷通平台、征信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客户环境与社会风险情况信息

5.2.2加强风险管理评级

一是开发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系统。紧紧围绕绿色信贷标准化口径与自动化识别、建设环境与社会风险评估、环境效益测算、创新绿色信用分等子项目,为绿色项目提供专业化的环境效应测算、风险评估和绿色评级的系统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环保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成功上线“由清至绿”企业信用环境评价系统。通过该系统对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实际表现进行环境信用评价,确定其信用等级。建立环境“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贷机制,有力督促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自觉履行环境保护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并将风险评级结果应用到授信审批等贷款流程中。二是在贷款合同中订立客户加强环境风险管理的声明和保证条款、客户接受贷款人监督等承诺条款,订立潜在风险客户及风险客户提交环境风险报告等义务条款,在资金拨付和贷后管理中强化对客户环境影响的跟踪监测与监督管理。

6 本机构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

6.1 本机构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截至2022年末,本行按照公允/通行的计算标准,营业、办公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3. 金融机构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指标名称

披露细项

总量

人均

经营活动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机构自有交通运输工具所消耗的燃油(升)

15630

25

自有采暖(制冷)设备所消耗的燃料(升)

  -

-

营业、办公活动所消耗的水(吨)

36683

58.23

采购的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和间接自然资源消耗

营业、办公所消耗的电力(千瓦时)

691459

1097.56

营业、办公所使用的纸张(吨)

6.345

0.01

购买的采暖(制冷)服务所消耗的燃料(升)

-

-

雇员因工作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所消耗的能源(升)-可选项

-

-

金融机构环保措施所产生的效果

为提升员工及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所举办的培训活动或公益活动(人次)

8914

14.15

6.2 本机构环保措施所产生的效果

本行切实践行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遵守国家及地区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亦积极践行绿色采购理念,提升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落实各项绿色办公措施,助力环保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时作为一家金融机构,本公司亦不断推进绿色信贷类业务,实现多维度节能减排,履行环境责任。本行始终坚持“建设绿色企业,坚持绿色经营”的理念,倡导步行出入,降低电梯的使用率,本年度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针对单位老旧超标排放车辆进行报废换新处理,优化了公车使用,严控公务车排量,减少公车的使用频率,倡导员工购置新能源汽车,降低对能源资源消耗,合理使用资源,倡导降低人力成本、减少资源消耗、节电节水节能、绿色出行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全行人均用水、用电、用纸均低于去年同期。为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本行定期检查办公场所各水管线的设备陈旧情况,并设有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通过安装节水、防溢装置,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在水资源节约宣传方面,通过制作节水宣传标语,并利用传媒主动进行宣传引导。通过开展青春绿色跑活动,引领全行员工低碳出行,降低碳排放量,提升全行的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绿色金融与业务发展同进行。

6.3 经营活动环境影响的计算

本行未来将定期公布经营活动的碳足迹以及全职雇员的人均碳足迹;本行所采取的统计口径为本行按照公允/通行的计算标准;计算方法为:排放因子法,根据温室气体排放量为活动数据与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乘积,见式:

EGHG=AD × EF × GWP

式中:

EGHG ——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AD ——温室气体活动数据,单位根据具体排放源确定;

EF ——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单位与活动数据的单位相匹配;

GWP ——全球变暖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

注:

1在计算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时,排放因子也可为含碳量、碳氧化率及二氧化碳折算系数(44/12)的乘积。

2基于本业务性质,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源自外购电力及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清单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按照二氧化碳当量呈列,根据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刊发的《2015 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刊发的《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进行核算。

3主要能源消耗来源为天然气、汽油、柴油、煤气和外购电力。

4能源消耗量数据是根据电力及燃料的消耗量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及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刊发的《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 )》提供的有关转换因子进行计算

5氮氧化物排放主要来自于公车耗油,氮氧化物排放数据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刊发的《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进行核算。

7 本机构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

7.1 本机构投融资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本行制定环境效益计量标准,实化绿色生态效益计量,为绿色金融市场化奠定基础。以202212月末本行73.19亿元的绿色信贷余额来换算,可量化产生的环境效益为减排二氧化碳66048吨。

7.2 投融资环境影响的测算与表达

    截至2022年末,本行按照公允/通行的计算标准,投融资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由于投融资金额变动、信贷结构变化及其产生的环境影响如下表所示:

4. 金融机构投融资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指标名称

披露细项

披露数据

备注

绿色信贷余额及占比

绿色信贷余额(万元)

731925.01

必选项

各项贷款余额(万元)

3898613.94

必选项

绿色信贷占比(%)

18.77

必选项

绿色信贷金额变动折合减排情况

折合减排标准煤(吨)

64595

可选项

折合减排二氧化碳当量(吨)

61590

可选项

折合减排化学需氧量(吨)

可选项

折合减排氨氮(吨)

可选项

折合减排二氧化硫(吨)

可选项

折合减排氮氧化物(吨)

2.25

可选项

折合节水(吨)

可选项

持所有绿色债券余额及折合减排情况

持有绿色债券余额(万元)

8944.01

必选项

折合减排二氧化碳当量(吨)

可选项

7.3 数据梳理、校验及保护

7.3.1本机构绿色信贷统计数据质量开展情况

本行落实专业部门专职岗位严格按照绿色信贷分类标准和报送口径执行绿色信贷数据报送工作。一是从数据源头抓起,规范信贷系统对企业信息准确维护,同时规范贷款用途描述,确保自建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筛选准确。二是推行绿色信贷全流程操作管理模式,创建“绿色信贷专项审批通道”,由绿色金融事业部专业人员逐笔审核绿色贴标业务,准确指导客户经理开展绿色贴标工作,对新增的绿色贷款进行重点把控,确保绿色信贷数据准确。三是推进省农信联社大信贷平台、市人行的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与市银监的绿色金融监管综合信息系统实现对接,通过与客户经理约定在贷款发放时定向选择行业投向,批量对标、报送统计报表,实现系统取数自动化。

7.3.2本机构保证数据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配备应急主备用安全设备。本行所有重要信息系统均已部署了避免意外宕机及网络中断的相关技术(如UPS双路供电、双机热备、负载均衡、服务器集群、双活中心、多运营商线路接入等)。

二是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根据《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明确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架构和工作内容。全面梳理相关规章制度,重新修订重要业务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和应急预案(如柜面业务、信贷业务、中间业务、理财业务等)。根据计划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业务连续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和信息系统灾备切换演练。

三是已建立全面应急预案体系。预案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为总要求和规范;《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作为统一的应急流程,以场景大分类为基础,突出信息系统相关场景应急的特殊性和响应流程、分工和策略,不涉及具体技术操作;第三个层次是各系统各场景的《应急处置技术预案》,详细描述在特定场景下进行技术处理的流程,目前已制订各类事件系统及场景的应急预案10余项,涵盖所有关键系统及环境事件、安全事件、网络故障、应用故障等多种场景。

四是提升数据防泄漏水平。在省联社数据防泄漏系统等安全平台基础上部署安全数据摆渡系统,强化了员工用数的安全管控,实现数据流转过程中全生命周期管控。

8 绿色金融创新及研究成果

5. 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创新案例

探索建设湿地碳汇金融“PTD”闭环体系

一、案例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畅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拓宽生态资源价值转换路径,构建生态产品高水平实现机制,德清农商行创立了湿地碳汇金融“PTD”闭环体系,在碳汇生产(Production)端、收储交易(Transaction)端、企业需求(Demand)端形成全封闭内循环资金支持体系。德清县下渚湖是浙江省首批低(零)碳试点街道和首批林业碳汇(湿地碳汇)先行基地,总面积达36.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2022428日,德清举行湿地碳汇交易仪式,首期收储规模一万吨。下渚湖湿地2021年林业碳汇量达1.25万吨,预计2025年湿地碳汇量超3万吨,湿地碳汇生产潜力巨大。

二、主要做法

一是针对“碳汇生产端---村集体”,该行创新推出的湿地碳汇无忧贷可用于支持湿地生态修复和景区改造升级,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更好地为珍稀动植物提供优质生存环境,进一步提升现有湿地内的土壤碳库、水体碳库和植被碳库的固碳能力。下渚湖湿地2021年林业碳汇量达1.25万吨,湿地碳汇生产潜力巨大,德清农商行给下渚湖街道予以最大信贷支持保障湿地碳汇生产无忧、湿地经营后顾无忧,下渚湖街道通过碳汇交易给两山银行实现增收。

二是针对“碳汇生产端---农户”,该行创新推出的湿地碳汇共富贷可用于支持该湿地内“退渔还耕”蒙受一定损失的农户转型所需。因生态保护需要,湿地红线范围内农业养殖目前已经全部清退,德清农商行本着 “绿色低碳共富”原则,为环境保护做出牺牲的农户保驾护航,提供低息信用贷款保障农户正常的生产、经营、消费。

三是针对“收储交易端---两山公司”,该行创新推出湿地碳汇两山贷用于支持”两山公司”收储碳汇并交易给高碳排放企业。”两山公司”首期收储规模1万吨碳汇,对下渚湖湿地生产的80% 碳汇量进行打包收储,德清农商行不遗余力促进碳汇收储交易平台的落地,在收储交易环节,发挥本土品牌银行优势,满足”两山公司”碳汇交易收储项目的融资需求。

针对“需求端---高碳企业”,该行创新推出转型企业碳汇贷,用于支持购买湿地碳汇的高碳企业低碳转型所需。德清农商行全方位助力企业节能降耗,降低企业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全面提升社会能效水平,助推全县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该行已与下渚湖街道、”两山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第一时间对首批购买碳汇企业逐一对接,鼓励企业高碳企业低碳转型。

三、主要成效

一是有利于开发湿地碳汇项目。早在2020年,德清下渚湖湿地就与浙江省林科院专家团队深度合作,开展湿地碳汇研究,目前也正在与浙江农林大学洽谈合作,自主研发湿地碳汇方法学核算当地碳汇项目储备,将这个方法学内嵌到德清农商行PTD系统内,实现可计量、可识别的碳汇计量方法,为增加湿地碳汇项目开发做好碳核算技术支撑。同时,该行大力服务全封闭内循环资金支持体系,多维度多方向为实现湿地碳汇测量交易、变现、增收保驾护航。德清农商行向“两山公司”提供“湿地碳汇两山贷”目前已授信1000万元,近期需用信200万元。

二是有利于推动高碳企业主动减排。德清农商行在需求端为企业量身定制专项产品,主动为企业让利,增强减碳积极性,侧面鼓励企业低碳转型.目前,德清农商行已与下渚湖街道、两山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第一时间对首批购买碳汇企业逐一对接,并成功给湖州新天纸业有限公司授信500万元信用贷款,用以支持购买湿地碳汇的高碳企业低碳转型。

三是有利于加快湿地经济转型。德清农商行继将个人绿色生活嵌入“公益绿币贷”后,拟填补企业“生态绿币”这一空白,完善绿币信贷模式。同时,与县生态文明办、县金融办、县人民银行及县碳交易中心合作,针对下渚湖湿地生态公园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明确加大森林固碳、湿地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金融转型发展新业态等领域下一步金融支持。有利于下渚湖街道提升生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下渚湖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截至目前,德清农商行给德清县下渚湖湿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放湿地无忧贷1.08亿元用于湿地开发。

四是有利于加快实现湿地农户共富。湿地碳汇交易实现了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按粗估每亩湿地产生0.23吨碳汇、每吨碳汇均价43元计算,仅德清下渚湖街道5.48万亩的湿地面积至少可为农户增收54万元,该部分收入为农户经营之外的补偿收入。截至目前,德清农商行共发放湿地共富贷535笔、1.57亿元。

四、创新亮点

一是构建全链条湿地碳汇交易体系。出台《关于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进湿地碳汇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针对湿地碳汇交易各个环节和阶段,以增汇减排为目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购碳减排,全方位满足融资需求。通过村集体经济经营、资源管理公司收储、金融优惠等方式,全方位支持生态资源转化,促进湿地碳汇全链条落地。

二是开发 PTD”闭环金融产品体系。依托湿地碳汇交易机制,德清农商行围绕湿地碳汇生产端、收储交易端、企业需求端等环节,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为湿地碳汇提供全封闭内循环资金支持。其中,“湿地碳汇无忧贷”和“湿地碳汇共富贷”用于支持村集体和农户湿地经营转型、生产湿地碳汇,交易给收储交易中心实现增收;“湿地碳汇两山贷”用于碳汇收储交易、资源整合等项目推进;“转型企业碳汇贷”为购买碳汇的高碳企业低碳转型提供优惠利率资金。

三是培育高碳企业转型积极性。在政策上,为积极参与减排的高碳企业定制专属信贷产品,将企业积极减排行为形成碳画像,给予足额授信及较大的利率优惠。同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上门走访宣传、线上沟通宣传、门面视频滚动播放等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在高碳企业中强调减排的重要性、必要性、趋势性。

五、可复制推广性

碳汇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一间接减排路径,具有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较强的优势。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德清农商行创新湿地碳汇金融“PTD”闭环体系对全国湿地都具有可全面复制、推广的示范意义,使得湿地经营集体和农户充分结合提质增汇和稳步增收,促进湿地生态价值货币化和湿地碳汇产业的形成,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9 绿色项目信息

本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4亿元人民币的绿色金融债券,明确其募集体资金专项用于绿色产业项目贷款。主要用于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德清段项目、德清下渚湖生态旅游提升工程(山地黄地块湿地生态治理工程)、浙江工业大学德清校区建设工程(绿色建筑二星标准)等。但目前的绿色项目融资余额均不足1亿元。